你负责成长 我负责引路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11-29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星期一晚上6点,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4A1教室里,16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17级新生围坐在一起,学校校长姚奇富教授正与大家就“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”的主题进行探讨互动,从史上著名的黑客事件到“如果手机关机了是否还能追踪到位置?”从中美网络空间大博弈到好莱坞大片《骇客追缉令》……学生们个个参与其中、兴致盎然;随后,姚奇富又要求大家在各自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,分别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观点,课堂上激荡起思维的碰撞和语言的交锋……这种“教师引导、学生主动、互动交流、方法为主、拓宽视野”的教学模式,正是该校新生研讨课的典型模式。

    “大一新生入学阶段是其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时期,相对中学而言,无论从生活方式、学习方法到人际交往,都有全新的变化。”姚奇富介绍说:“开设‘新生研讨课’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走出最初的迷失状态,确立科学、正确的大学生活态度,并为学生清晰地勾勒出专业轮廓,提高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能力,使其更好地与人沟通、交流,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。”

    姚奇富正是该项目的倡导者,2010年,在他的积极推动和身体力行之下,学校启动了“新生研讨课”项目,7年来,虽然职务的调整让他更加繁忙,但他始终坚持开课,为学生们引路。

    学校在扎实广泛的调研基础之上,明确提出“服务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,解决大一新生普遍遇到的困惑,探索具有高职特点的教学组织模式,通过推动教学方式改革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”的课程定位,力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、生活,乃至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
    如今,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,学校已逐步形成了完善成熟的课程建设和管理制度,对课程、学分、内容、考核等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规范,现已有76位教师累计开出137门次的课程,惠及2800多名学生,教学成效十分显著。

    值得一提的是,为了让“新生研讨课”的影响力在后续课程中得到延续,学校一方面通过项目立项、开设示范课、总结研讨等途径,将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推广到更多的课程之中;另一方面,通过项目课程、创新创业课程等后置课程的开设,形成了囊括低年级阶段公共课和新生研讨课程、大二专业课程和项目课程,大三拓展课程、创新创业课程和毕业论文等多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。

    “‘新生研讨课’分为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兴趣引导两大类,侧重点不同,但均采用小班化教学,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,并赋予学生选课权。就实践来看深受学生欢迎,甚至出现了 ‘抢课’‘蹭课’的情形。”在学校教务处处长程方启介绍下,我们走进两位老师的课堂一探究竟。

    董静老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分享课,从与学生共同制定课程计划、学生自选作业形式,到判断性+形成性+总结性“三合一”考核方式,无不体现着“以生为本”的教育理念。课堂上,一句“老师手里没有标准答案。”便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做足了铺垫,随后,“没有指定教材”“自由借阅图书进行学习和分享”……一系列“重磅”消息让学生在震动之余,逐步开始了适应性转换,学会时间管理、应对压力和自主学习,以及沟通、交往与合作等,全面自我塑形,直至完成从中学向大学的角色转变。

    而邬琦姝老师的专业兴趣引导课,首先吸引我们的是备课资料上的一张张便利贴,上面简洁地注明了学生的特点与特质,让人感觉到师者的用心。课堂上,传统的“空杯心法”“脑力激荡”和创新融入的台湾“三创”心智图教育法、各类主题课程、实践教学等环节交相辉映,让师生们一起“玩”得不亦乐乎,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,掌握了学习的方法。

    “今天我才算真正明白设计的内涵”,“我学会了关注身边的小东西,一心想着如何创新”“我感觉自己表达设计创意与观点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”“特别喜欢这种互动模式的课,给老师10086个赞”课程结束时,学生们在一张张便利贴写下了自己的感受。小小的纸片见证了为人师者的匠心独运,也见证了学生的成长、成熟。

    “你负责成长,我负责引路”,承载着满满教育使命感与教育智慧的“新生研讨课”,让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桃李满园竞芳菲。

    (姚敏明 王丽英)